这个漫长的暑假我读了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一书,说实话,刚刚捧起这本书时,自己是不大情愿的,不是对于陶老先生有什么看法,而是自己感觉这类教育专著确实过于枯燥乏味,盯着书的封面看了良久,终是翻开了本书的目录,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下,自己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随即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本读了起来,就觉得本书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不仅不觉乏味,反而能引起人无限的思考。本书的道理似乎及其浅显易懂,但是真正要做到,确实是十分不易。下面就自己的一点看法做一简单交流。
在本书的第一章《创造宣言》中,陶老先生这样说道:“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说的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的确,作为教师,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十分特殊的,他们不是美术家手里的白纸,不是雕塑家眼前的石膏,更不是一台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思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是一群可以为了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就高兴一个星期的孩子。可以说,我们老师的工作对象是所有工作中最特殊的。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人,我们该如何教育呢?陶老先生给出了答案:相互创造,相互成就。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主要就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相互创造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有学生向老师的学习,也有老师向学生的学习,两者的学习应该是相互的。
我们总认为教育是在改造,但改造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依着自己的心中的模板,去修理掉自己认为多余的部分,然后造出一台自己满意的机器?教育是这样吗?显然不是的,我们的教育是没有标准化程序的,同样也就不会存在什么标准化的改造模板,因此教育出的人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能力也是独一无二的,试想一下,我们怎么可以把外观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教育成如同电脑程序编辑出来的完全一样的机器人呢?这是绝不可能的。
没有完美的教育模板,我们也不可能指望对每个儿童进行标准化的编辑,在教育中,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去摸索,摸索出最符合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那如何摸索才算正确呢?去释放儿童的天性,有人就说,教育就在于释放儿童天性。我认为是极其有道理的。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很有必要向上帝学习的,他明明有能力给每个人安一张同样的面孔,同样的心脏,可他偏偏不这样做,他就把我们每个人造的完全不一样,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不愿意,因为他也知道这样一个真理: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上帝给了他们不同身体,必定会给予他们不同思想。我们教育者要做的不是给自己的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给他们编辑出一套标准化的程序,而是想法挖掘出儿童存在于内心的思想,释放出他们独有的天性,让他们成为特立独行的人,真正成为不仅面孔全新,而且思想也全新的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创造,同时也是儿童天性释放的过程!我想陶老先生提倡的“行是之始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