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苑 > 《大地的肌理》教学反思

《大地的肌理》教学反思

2025年04月08日 17:17:08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13
     在一年级《大地的肌理》美术教学中,我致力于引领学生探索自然,认识不同的大地纹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美的感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亮点,也存在可提升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1. 直观导入,激发兴趣:课程伊始,我展示了大量自然风光图片,像沙滩细腻的纹路、山顶嶙峋的岩石、雨后泥泞的土地等。孩子们被这些生动的画面吸引,瞬间激发了好奇心。课堂上,他们积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类似纹理,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为后续教学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开端。
2. 体验丰富,加深理解:为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大地肌理,我准备了多样材料,如沙子、树叶、黏土、小石子等。孩子们通过触摸、摆弄这些材料,真切体会到不同材质带来的独特触感和视觉效果。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他们能准确描述出各种材料呈现的肌理特点,有效加深了对大地肌理概念的理解。
3. 鼓励创作,释放天性:在创作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自由,不做过多限制,鼓励他们大胆运用材料去表现心中大地的样子。孩子们发挥想象,用黏土塑造起伏山脉,用树叶拼贴出茂密森林,作品充满童趣与创意,展现出他们对世界独特的认知和表达。
二、不足之处
1. 材料管理较乱:在材料分发和回收过程中,出现了秩序混乱的情况。孩子们对材料充满好奇,急切动手操作,导致场面有些失控,浪费了部分课堂时间,也影响了教学节奏。
2. 引导深度不足: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环节,分析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肌理描述,没有充分挖掘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思路,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3. 时间分配失衡:创作时间安排过长,导致最后的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仓促进行。很多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也无法对每幅作品给予细致点评,削弱了评价环节对学生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三、改进措施
1. 规范材料流程:下次课前明确材料使用规则,如按小组依次有序领取、使用完后及时整理归还等。在分发和回收材料时,安排小组负责人协助,确保过程高效有序。
2. 深化引导内容:在欣赏环节,准备更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从色彩、构图、肌理运用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合理规划时间:提前预估各教学环节所需时间,在创作环节设置时间提醒,确保能预留足够时间进行全面、细致的作品展示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
编辑:田花琴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华池县南梁希望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华池县南梁希望小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483号
联系地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山城路3号
联网备案号:6210230200012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