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面具的起源和作用及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学习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感受面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学会设计并能运用恰当的材料制作。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分析—自主或合作—展评表演的形式设计制作面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或合作的乐趣,形成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具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难点:设计制作有新意、艺术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三、教学策略
本课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其能设计制作精美的面具装扮自己,参加校园艺术节的活动,从而体验面具的艺术起源、发展等知识来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赏析、--自主或
中设计完成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准备 | 手工面具、相关资料、制作工具、材料 | 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各类手工工具、材料 | 培养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
导入阶段 | 欣赏:冯绍峰主演的电影《兰陵王》片段。 提问:佩戴面具的作用? | 观看、回答。 介绍兰陵王的故事。 | 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发展阶段 | 欣赏:文娱表演、戏剧的片段视频。然后一起讨论:面具的作用和特点。 介绍面具知识,关于它的定义、起源与演变。 边欣赏边介绍。 | 总结:特定形象的面具、剧情要求的面具、娱乐活动的面具。
结合图片评述、总结。 | 对照图片赏析,直观形象学生乐于接受。
欣赏 锻炼学生的综合整合知识的能力。 |
探究阶段 | 对比欣赏: 贵州傩堂戏面具 藏戏面具 甘肃社火面具 江西跳傩面具 分析:面具表情特点—材料组合—方法运用—色彩 讨论:传统面具的特征。 欣赏课本的制作过程图解 教师制作面具。 | 结合面具形象评述: 生活原型概括、提炼造型、装饰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鲜艳。 构思造型——选择材料——工艺制作。
观察面具的材料、制作方法。 | 共同赏析,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造就了浓郁的地方文化。
进一步分析和讨论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为学生表达个性与创意做铺垫。 |
实践阶段 | 欣赏几组各种材料制作的面具 要求:1.结合校艺术节 2.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制作 3.造型新颖、色彩艳丽、神态夸张。 | 思考交流—运用什么材质和方法制作。 合作和独立完成。
| 根据活动需要设计有特色的面具,学以致用。 |
展评表演 | 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 佩戴自己设计的面具进行表演 学生自评、互评。 | 体验成功的快乐。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