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学科《动物的花衣裳》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执教者 田花琴
一、说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动物花衣裳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与表现。
二、学情分析
本课应对的是三年级小学生,这一学龄段是他们思维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对它们有浓厚的兴趣。本课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与想象进行创作,激发他们感受花纹美和色彩美及要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欣赏观察感受动物斑纹的自然之美,知道不同动物斑纹的造型元素,点、线、面、色彩肌理等的不同的美感,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
2.艺术表现:运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改变动物的斑纹,创新表现动物的“花衣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学习制作方法,创作珍惜野生动物的分布图,表现宣传画册和学习小报等宣传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文化理解:理解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动物,保护自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要发挥创意想象,尝试改变动物斑纹的形状(点线面)或改变动物斑纹的色彩,用剪贴、绘画、刻、刮等方法表现动物的新斑纹。
难点:能运用点线面色彩大胆绘出动物的花纹,并通过对比发现动物的“花衣裳”美。进而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对比法、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阶段 (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以《小刺猬买衣服》视频导入,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动物的花衣裳》。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关注动物的细节,锻炼学生细心观察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2. 发展阶段(局部分析 )
1.第一关。猜一猜游戏:它们是谁的衣裳?找出并连线。根据什么找到的?
谁来了?(出示动物身上的花纹图片)这是谁的衣服?花纹是什么形状的?有哪些颜色?
豹子——点状斑纹(点)身上点状斑纹的动物还有----斑点狗、梅花鹿、七星瓢虫等。
点作为最小的造型元素,它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分散、可以聚拢,但点不只是圆点,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符合小而集中特点,都可称之为点。不同的点有不同的装饰效果。(出示白纸并画不同的点)
温顺的斑马来了,看看它身上有什么特点?
斑马——线状斑纹(线)身上有线状斑纹的动物还有老虎、鱼等。
线有长短、粗细、曲直的变化,不同的线表达不同的感受。直线-明快、坚硬、挺拔、率真等。曲线-柔美、轻快、流动的感觉(在白纸上画不同的线)
奶牛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身上有什么特点?奶牛——(面)身上有面状斑纹的动物还有大熊猫、鹦鹉等。
面有大小和数量的对比会产生许多变化、具有醒目大方的装饰美感。(在白纸上画不同的面)
点、线、面结合的斑纹--蝴蝶
你发现了什么?有大面积的橙色,有点还有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动物丰富多样的花纹和色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从简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用另外一张纸剪出鱼的形状做成图片贴于黑板,学生看起来更直观。)
做游戏。分别找出点、线、面斑纹的动物。
2.第二关。眼力大比拼
找出穿隐形衣的小动物。军人根据战事的不同,有丛林迷彩
服、荒漠迷彩服、雪地迷彩服。
找出小动物花纹的作用,出示图片。保护、警戒、美化。
3.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让动物们的衣服与众不同呢?(视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用点线、面、色装饰花衣裳的美。)
设计意图:这样做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动物的特点。(美化、警戒)播放精选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设计中的主体、色彩和表现手法,启发学生广开思路。
3.创作阶段
1.教师示范(视频)
2.艺术实践:运用点、线、面给喜欢的动物设计一件花纹漂亮,色彩丰富的花衣裳。
步骤:
1、画出喜欢的动物外形。
2、添上花纹(画、贴)。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完成作品。让学生大胆
展示,引导学生从点、线、面方面及色彩上学会评价作品。激励学生感受花衣裳的创作过程。激励学生绘画兴趣。)
4.评价阶段
1.展示学生作品。
天空、陆地、水里各找几幅贴于黑板的作品(点、线、面的的运用。)
2.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3.总结今天学习了用点、线、面创作动物花衣裳的方法。
4.引导学生从小有保护动物的意识。(视频)
七、说课后反思
在《动物的花衣裳》课程教学中,我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皮毛纹理与色彩特征,培养其观察、想象及绘画表现能力。回顾教学过程,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课程以大量高清动物图片和趣味视频开场,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播放猎豹在草原飞奔、斑马群迁徙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动物“花衣裳”之美,引发他们对动物独特外表的好奇与探索欲,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观察细致:安排观察环节,引导学生从颜色、图案、纹理多维度剖析动物外表。分析老虎时,学生留意到其黑黄相间条纹及不同部位条纹粗细变化,有效提升了观察能力,为绘画时精准表现提供支撑。
3.创意启发:通过展示创意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动物花纹与不同元素结合。部分学生画出带着花朵斑点的蝴蝶,展现出独特创意。
(二)不足之处
1..指导深度不足:学生绘画时,虽进行了巡回指导,但对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在色彩搭配和图案布局上的指导不够深入、具体,致使他们作品效果不够理想。
2.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与互评机会少。评价内容侧重于画面美观度,对创意、观察体现的评价不足,无法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三)改进措施
1.强化个别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基础薄弱学生提前预估问题,给予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详细指导,帮助解决绘画难题。
2.丰富评价体系: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学生自评时阐述创作思路与难点突破;互评时相互提出优点与改进建议。教师评价兼顾画面效果、创意表达、观察能力等,全面提升评价质量。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