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重点内容 | 关键指标 | 考查要点 |
A1.价值导向 | B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树立正确政绩观,办好每所学校,关心每名学生成长。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 |
B2.创建良好教育生态 | 4.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报道;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 5.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净化社会和网络文化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6.严格控制面向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减轻校长、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活动,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 |
A2.组织领导 | B3.健全领导机制 | 7.县级党委政府每年定期听取义务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8.加强县(市、区)教育部门领导班子和校长队伍建设,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教育规律、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担任县级教育部门书记、局长(主任),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选优配强学校书记和校长。 9.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
B4.强化考核督导 | 10.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 11.强化教育教学督导,认真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格监管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 12.依据考核督导结果,建立奖励问责机制。 | |
A3.教学条件 | B5.保障足够学位 | 13.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保障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切实消除大班额,不得新增大校额。 |
B6.保障教学设施 | 14.配齐配足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计算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备团队活动、心理辅导、卫生保健等必要场所。 15.建立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统筹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乡村人文自然资源等,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 |
B7.保障教学经费 | 16.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特别是保障教研、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劳动教育等经费。 17.按标准落实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严格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补助经费。 | |
A4.教师队伍 | B8.保障教师编制配备 | 18.依照标准足额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县级教育部门统筹合理调配各校编制,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倾斜;不存在挤占、挪用、截留教职工编制的情况。 19.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按国家规定课程配足配齐所有学科教师,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
B9.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 2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严肃查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21.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确保教师完成规定培训学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22.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研机构建设,落实教研员专业标准,配足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充分发挥专业支撑作用。 | |
B10.落实教师地位待遇 | 23.依法保障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落实乡村教师补贴政策。 24.落实教师优待政策,定期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 |
A5.均衡发展 | B11.保障教育机会均等 | 25.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6.健全控辍保学机制,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27.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规范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考试掐尖招生,实行均衡编班。 28.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关爱。 |
B12.学校办学质量状况 | 29.县域内学校办学质量总体状况及年度变化情况;县域内学校间办学质量差异状况及年度变化情况。 30.师生、家长、社会等方面对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
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重点内容 | 关键指标 | 考查要点 |
A1.办学方向 | B1.加强党建工作 | 1.健全党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2.落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 |
B2.坚持立德树人 |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把立德作为育人首要任务,制定并有效实施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具体工作方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 |
A2.课程教学 | B3.落实课程方案 | 5.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规范使用审定教材,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6.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重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
B4.规范教学实施 | 7.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等问题。 8.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健全教学评价制度,注重教学诊断与改进;校长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 9.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防止学业负担过重。 | |
B5.优化教学方式 | 10.积极学习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和信息化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1.坚持因材施教、教好每名学生,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扶学习困难学生。 12.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A3.教师发展 | B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13.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选树先进典型,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 14.关心教师思想状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关怀,帮助解决教师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
B7.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 15.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凝练教学经验。 16.教师达到专业标准要求,具备较强的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以及必备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长注重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领导力。 17.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 |
B8.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 18.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 19.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 |
A4.学校管理 | B9.完善学校内部治理 | 20.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社区、家长委员会等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作用。 21.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建设,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
B10.保障学生平等权益 | 22.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落实控辍保学登记、报告和劝返等责任;不存在违规招生、迫使学生转学退学等问题。 23.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他需要特别照顾学生的关爱帮扶和心理辅导。 | |
B1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24.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增进师生相互关爱,增强学校凝聚力;密切家校协同育人,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25.优化校园空间环境,建设健康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 |
A5.学生发展 | B12.学生发展质量状况 | 26.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整体水平及变化情况。 27.师生、家长、社会等方面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满意度。 |
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
重点内容 | 关键指标 | 考查要点 |
A1.品德发展 | B1.理想信念 | 1.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2.会唱国歌,积极参加升国旗仪式;积极参加重要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少先队、共青团活动。 3.热爱并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积极向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人物学习。 |
B2.社会责任 | 4.养成规则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5.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环境,热爱大自然;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为班级、学校、同学及他人服务。 | |
B3.行为习惯 | 6.注重仪表、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知错就改,朴素节俭、不相互攀比。 7.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同学和他人,礼貌待人,与人和谐相处。 8.自己事情自己做,他人事情帮着做。 | |
A2.学业发展 | B4.学习习惯 | 9.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具有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善于合作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10.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主动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
B5.创新精神 | 11.积极参加学校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有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科学兴趣特长。 12.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 |
B6.学业水平 | 13.理解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校内、校外学业负担感受状况。 14.养成阅读习惯,具备一定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参与实验设计,能够完成实验操作。 | |
A3.身心发展 | B7.健康生活 | 15.营养健康饮食,讲究卫生,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坐、立、行、读、写正确姿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至少1小时,坚持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 16.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意识,掌握安全、卫生防疫等基本常识,注重日常预防和自我保护,具备避险和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17.不过度使用手机,不沉迷网络游戏,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
B8.身心素质 | 18.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控制近视、肥胖、脊柱姿态不良等。 19.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阳光健康心态,合理表达、控制调节自我情绪;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具备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 | |
A4.审美素养 | B9.美育实践 | 20.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村)组织的文化艺术等各种美育活动。 21.经常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观看文艺演出、参观艺术展览等。 |
B10.感受表达 | 22.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 23.具备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 | |
A5.劳动与社会实践 | B11.劳动习惯 | 24.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能够吃苦耐劳,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25.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 |
B12.社会体验 | 26.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27.在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中,主动体验职业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