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2014年9月的教师节,新任校长到校了。新校长要求教师每周坚持写教育叙事,每天全校教师分享一篇教育叙事,这是学校日常管理的规定动作。
对此,多数教师有情绪,认为是多此一举,加重负担,做起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尽管如此,每周校长还是不辞辛苦对全体教师的教育叙事进行评比,选择优秀叙事在学校晨会上交流,并择优推荐发表。
我想,既然领导如此坚持,总有他的道理,按规办事吧。就这样,我和同事一起坚持了一月,两月,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我对此有了和当初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教育叙事解释着自己是谁、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将向何处去。翻开我的教育叙事,其中《用情感动,用心教育》这样写着:“10月12日,我和全校老师一起在绥阳县参加完普通话测试,风尘仆仆地赶到学校为学生上下午最后一节课,推开教室门,班上异常的安静,接着是惊喜,班上的学生一起大声说:‘夏老师,生日快乐!我们爱您!’然后他们向我围了过来,手里拿着他们自制的各种小礼物,有的拍手唱着生日歌,让我十分感动,顿时,我眼眶里浸润着幸福的泪滴,这一群有情有意的孩子,给我过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生日,让我终生难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其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声真诚的问候,便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我们记录着自己的点点滴滴,在不断的经历和记录中认识和感知自我,从而达到情感的历练和升华。
教育叙事,使我有了教育者的自豪感和情怀。曾经,我总认为学校领导离我们很远,我的任务就是教好课本知识,其余的事与我无关。但是现在,我变了,我们都变了,学校就像是我们的家,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与我们有联系了,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处处透着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感受着主人翁的快乐。如:少先队辅导员曹老师的《一次旗手的竞选》,通过对主题班会的记录折射出学校“人人有舞台,生生能发展”的德育工作理念;郑老师的《家访的艺术》系统阐述了家长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杨老师的《我当选了最美值周教师》对学校值周管理工作谈了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我分享的《月考核我得了倒数第一》是对学校考核制度的认识,并深刻反省了当月的工作……有了主人翁意识,我们工作开心,生活愉快,自然拥有尽心尽力干好工作的劲头。
教育叙事是教与研的有机整合,教学路上,教育叙事一直伴我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教师以叙事方式重述和重写那些能够导致自己觉醒和转变的教育故事,促使教育教学与学习、研究合为一体,这是教师应有的专业工作方式,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我常品读自己的教育叙事《课堂因错误而出彩》,那是我在教室听一位数学老师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时,列式为4×4,从而认为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边长。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打开了学生思维空间,在巧妙引导下,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我在教育叙事中写道:“其实,‘错误’有时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巧妙引领,既能解决错误,又能发现教育资源,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以机智、灵活的方式加以引导,抛砖引玉,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辨析能力。错误还能暴露教师在教学中的疏漏,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正确,可能是模仿,但错误,却可能是创新。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善待错误,让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去比较分析,用这些错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这节课因为错误而精彩,因为错误而美丽,这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处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后的反思则体现了研的过程,教、学、研有机整合,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回顾我在执教一年级“识字教学”时,在那堂课上,大家正开心地认着字宝宝。突然一个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老师,为什么‘岛’不是鸟在山上,而是山在鸟里面呢?”我一听,想都没想,直接告诉他,那是错的。回办公室后我将课堂上的事叙述了一遍,没人说什么,这事就过去了。但是有一天,一个书法教师兴奋地告诉我:“夏老师,那天你说的一个孩子关于‘岛’字的写法,他的质疑没有错,在我们书法里有那样的写法。”啊,还有这样的写法,我仔细聆听,知道了为什么。于是在教研活动的时候,我特意提出来让大家研究、学习,最终找到原因,原来是我们知识视野不够开阔,教材钻研不够深,而且还用武断的方式扼杀了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的思维灵性。
年复一年的坚持,由当初的不乐意、被动应付,到如今的自觉撰写、主动分享,每天倾听同伴的感人小故事,细细品读一则则情感真挚的文字叙述,那点点滴滴,成功与失败,再现着一个个精彩的教学瞬间,见证着学校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历程。我逐渐爱上了这种方式,将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收集、整理,在反思中不断进步,这不也是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吗?
(作者:夏贵娟,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中心学校)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13日第10版 版名:课程周刊·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