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苑 > 让瓷源融入发挥其正效应

让瓷源融入发挥其正效应

2019年02月08日 14:00:10 来源:人教网 访问量:1401
让资源融入发挥其正效应
随着解读教材的深入,资源摄取的广泛,教材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了,老师们常常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字、图片、视频等教材以外的资源。
当我们将资源融入教学过程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目标,考虑学生需要,使资源融入与学生的“学”有效对接,真正为“学”起到服务作用,才能发挥资源融入的正效应。
一、让资源融入成为“动笔而写”的引擎
《金色的脚印》是日本儿童文学家椋鸠十的作品,讲述了正太郎帮助狐狸一家父母,狐狸父母报恩于正太郎,最后狐狸一家终得团聚的故事。
该作品选入教材时由于篇幅所限删减了原文的许多文字,特别是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如课文第5自然段写老狐狸营救被铁链紧锁的小狐狸时,这样写:
它用牙齿拼命地咬,费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于是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而原文此处的描写更细致入微:
它全神贯注地闻着铁链的气味。然后用尖利的牙齿咯吱咯吱地咬那铁链。铁链被咬的地方只是闪出白光,却怎么也不能把它咬断。费了好长时间,老狐狸发现咬不断铁链,于是,狐狸母子俩就把脸贴在一起小声叫唤着。过了一会儿,老狐狸像是下了决心的样子,卧在雪地上。小狐狸仍旧被铁链拴着,吮吸着它妈妈的奶。
显然,原文更加细腻地传达出了狐狸母子的亲情。教学中,我想创设时机引入这段资源,让孩子们感受作品的原汁原味。
首次尝试,我在课末环节这样引入:
师:故事读到这里,我们从那些细微、具体的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狐狸一家以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深厚情意。椋鸠十这篇作品在编入课文时受篇幅所限删减了很多精彩的细节。想不想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
生齐答:想。
师(出示原文):默读,然后谈谈感受。
生:我认为原文写得更精彩,比如写“用尖利的牙齿咯吱咯吱地咬”比课文“拼命地咬”更具体,更能体现狐狸妈妈一心救子的心情。
生:写狐狸妈妈与小狐狸“把脸贴在一起”也很感人。这处细节删掉了,很可惜。
生:刚才我说课文“拼命地咬”这处描写特别能表现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可读了原文之后,我觉得课文这处写得不好。
资源的引入,将注意力引向了课文与原文的比较上,学生的确感到了原文描写的精彩,但同时也表达出对课文描写的失望。但引入这段资源,是为了让学生批判教材吗?是为了削减依据课文所形成的学习成果吗?显然这并非初衷。
再次尝试中,我调整了资源融入的目的与策略。当学生对“细节描写及其作用”有了充分的认知和理解之后。
师:你们知道吗,椋鸠十这篇作品在编入课文时受篇幅所限被删减了很多精彩的细节。比如这一段(出示如下),课文只写了39个字,而原文这里足足用了126个字呢!这中间会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呢?你能不能尝试着添加一下。一会儿把你写的与原文对照一下,看看能不能和作者心意相通?
生跃跃欲试:想。
师:别急,先想好在哪儿添加?可以添加什么?为什么添加?
生:我认为可以在“拼命地咬”这里添加,可以写写狐狸咬的动作、声音,体现出狐狸妈妈为救小狐狸非常着急的心情。
生:我认为可以写狐狸给小狐狸喂奶时的动作,比如怎么舔小狐狸的,体现出对小狐狸的心疼。
学生练笔反馈略。
师:通过大家对细节的补充,我们更加感受到狐狸一家浓浓的亲情。看看原文吧。看谁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生兴奋地拿自己的练笔与作者比较。
师:你看,我们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了。像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在原文中还有很多,你可以继续猜想、补充,然后再阅读原文去验证。
这一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领悟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作用”,用“尝试补充删去的细节描写,与原文比较”的策略,激发起学生练笔的欲望,从阅读理解延伸到了表达运用。资源融入在这里发挥着“从读到写”的引擎作用,在练笔中,既巩固了对细节描写作用的认知,又形成了对原文的阅读期待。
由此可见,类似这种原作资源,在融入教学时要考虑:
1.围绕核心目标。资源融入或服务于读、促进理解;或服务于写、促进运用。而非削减目标,伤耗学习结果。
2.基于课文情境。资源融入力求润物无声。如同本例,原文片段的融入始终没有脱离故事情境,没有生硬之感。
3.与前期学习有效对接。资源融入要成为学生阅读或写作的引擎,成为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或练笔的动力。
二、让资源融入成为“启智而思”的支点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作。一次听课,我观察老师在“解诗题”“知诗人”的环节融入了这样两个资源。
师,围绕“解诗题、知诗人”,谈谈你的自学收获。
生:“望洞庭”就是作者站在高处远望洞庭湖。我还搜集了洞庭湖的资料。
(呈现资源,指名读。)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谈谈读后感受。
生:洞庭湖很大。
生:洞庭湖很美。
生:八百里洞庭,一定特别壮观。
师:这首诗写的就是这里。谁还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了解。
生出示资料并读。
唐代诗人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政治上主张革新,曾参与了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豁达的胸襟,身处逆境,心忧天下。
我发现,上述片段中融入的“洞庭湖文字资源”以及“刘禹锡生平资源”,只“解诗题、知诗人”这一环节做了简介而已,资源融入成了走过场。
能否在理解诗句、领悟诗情的难点之处,对两处资源进行第二回合的融入,以便对“学”起到思维支架的作用呢?我们进行了再次尝试:
当学生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句时:
生:这一句的意思是──远望洞庭湖,那月光照耀下的湖水与君山,就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巧的青螺。
师:记得同学找的这份洞庭湖资料吗,大家读后感觉洞庭湖──
生纷纷:很壮观,很大……
师:是啊,洞庭湖号称“八百里洞庭”,那湖中的君山也有大大小小七十二峰呢!为什么作者要将这“八百里洞庭”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小小一青螺呢?比喻合理吗?请从诗句中寻求答案。
生:这和诗人观察的位置有关,诗中说“遥望”,就是说站在高处远处望洞庭湖,我搜集的资料中就有从高处、远处拍下的洞庭湖照片。从上往下看,君山真的很像一只青螺呢!
生:那么壮观的洞庭湖在作者眼里变得小巧了,作者的想象很有意思。
师:从“遥望”中,你们读出了诗人观察的视角。从这样的视角看,诗人是抓住了洞庭湖与白银盘、君山与青螺之间的形似,比喻是合理贴切的。
生:我联系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在银色的月光下,平静、朦胧的湖面与白银盘在色彩上的确很相似。君山是翠绿色的,在白银盘一样的湖面上,看上去就像青螺一样。
师:不仅形似,色彩也很相似呢!以遥望的视角,想象着画面读一读。
上述片段,老师基于学生对“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比喻的初始理解,再次引入资料,从对洞庭湖的直观印象入手,巧妙引导学生探究并领悟比喻的精妙,真切地体会到诗人观察视角的独特、想象的合理与奇特。
接着,在学生进入情境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老师又将诗人生平简介做了二次融入:
师:想象着你就是诗人,此时登高远望,只见──
生吟诵诗句。
师:看到眼前这宁静、朦胧的景象,你是什么心情?
生:我的心情很安静,很舒畅。
生:壮美的洞庭湖就在我眼底一览无余,感到视野很宽广。
师:刚才同学介绍刘禹锡,说他屡不得志,数次被贬,而且被贬的地点越来越荒凉。你们知道吗,这一次,他就是在被贬途中路过洞庭湖,写下了这首经典诗作。结合介绍,再读一读诗,有何感受?
生:从诗句中,我看不到刘禹锡被贬之后的悲伤、失望的心情,反而感觉他很豪爽,心胸很开阔。
生:最初听刘禹锡具有豁达胸襟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现在结合他的经历再读这首诗,我很认同这点。
师:是啊,虽然经历坎坷,但从诗作里我们感到的却是他昂扬向上的心境和宽广的胸襟!诗人的胸怀就藏在诗句中啊,再读──
对诗人背景资源的二次融入,促使学生将诗人眼中的景与诗人的情、诗人的胸襟联系起来,自然渠成地突破了难点。
可见,与作者创作背景相关的文字资源,如果想避免成为虚晃一枪的形式,需考虑几点:
1.目标与需要。先要定准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再预设学生可能通过。
品读文本而不达、认知理解不到位之处。在学生不达、不能、不解之处融入资源,方能成为开启思维的杠杆。
2.层次与回合。资源融入并非一次就要用到位。可依据学情需要,做前有铺垫、后有回扣的设计,通过多个回合,搭设思考的梯度,促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或情感上得以提升。
三、让资源融入成为“丰厚认知”的桥梁 
《丰碑》一课,关于军需处长的笔墨只有一个段落,绝大篇幅都在描写军长的情感变化,然而军需处长的形象并未削弱,反而令读者印象深刻,这都源于侧面描写的作用。
解读中,我们找到了同为侧面描写的《军神》与《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将三篇文章放在一起,丰富学生对侧面描写形式的认知,尝试如下:
师:学完《丰碑》,请拿出学过的《军神》,都是运用侧面描写衬托主要人物,两篇课文有何不同?
生比较后:《丰碑》对主要人物只写了一小段,《军神》对刘伯承的描写有很多,而且是和沃克医生穿插在一起写的。
师:为何有这样的不同呢?
生:《军神》是刘伯承去医治眼伤,作者要写他与沃克医生交流的过程。《丰碑》中军需处长都已经牺牲了,不能再说话行动了,不可能描写他很多。
师:这里还有一篇文章《我的战友邱少云》,快速浏览。这篇文章在写法上跟哪篇文章更相似?相似在哪儿?
生一致认为:与《丰碑》相似。他们都对主要人物的描写很少,侧面描写的笔墨很多。
师:为何这两篇文章都要这样写呢?
生思考:他们俩一个牺牲了,无法说话,一个有潜伏任务不能说话、不能行动,所以都无法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描写,只能用大量侧面描写来烘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华池县南梁希望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华池县南梁希望小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483号
联系地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山城路3号
联网备案号:6210230200012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